首页 > 资讯 > 健康 > 正文
2023-02-22 14:00:10

怎样进行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走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林敬

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北京中医药大学协办的“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专家创新大讲堂2月19日~2月20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

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20余位行业领军人物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成果、重要进展、重大策略和重要举措进行研讨,交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做法经验体会,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将影像、组学、AI赋能中医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以《工程科学艺术添翼助力中医中药发展》为题,提出将影像、组学、AI赋能中医药的思考作为主要切入点,介绍了中医诊断智能化、中药处方智能化,并以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白睛眼象的亚健康及疾病辅助AI诊断系统”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影像+AI”进行望目诊病实现中医诊断的智能化;以团队自主研发的“AI辅助的分子本草平台”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药创新方剂开发、抗COVID-19中药方剂免疫调节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组学+AI”进行善方治病实现中药处方智能化。他指出,中医是健康中国的瑰宝,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超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中医基础理论需要重构与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以《中医基础理论的重构与时代发展》为题,指出中医理论是历代医家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知识体系,蕴藏着巨大的宝藏,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与临床实践价值。中医基础理论因其自然科学的属性,以及本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更好地重构与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面临中医主体思维削弱、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滞后、重大理论创新不足、与现代研究融合不足四大问题,严重阻碍中医学的发展。同时,中医学面临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环境语境变化、疾病谱变化的时代背景,更加需要加快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构。理论重构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进程,可通过保持主体思路,以复杂科学思维作为指导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延伸,诠释与转型,进行理论解读等方法,实现理论重构,适应时代步伐,促进中医药重大理论的创新与转化运用,不断开辟中医的新理论、新境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加大力度开发源于中医药的创新药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以《中药新药开发的潜力与战略思考》为题,指出中医药是创制原创药物的重要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世界上许多重磅药物均源于开发中医药,如青蒿素、达菲、芬戈莫德等。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开发源于中医药的创新药物,站稳中医药创新科技及其产业高地,同时防范中医药原创理论及其临床诊疗体系的开发价值被流失的风险。当代前沿生物技术(BT)+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IT)等融合创新技术体系,特别适合于阐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复杂原理,创制复方新药、单体化合物新药、组分药物、复合成分新型药物等,值得高度重视。

国医大师翁维良:重点关注难治病诊疗思路的传承

国医大师翁维良以《新时代名老中医传承的创新发展》为题,针对如何增强传承创新能力这一关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问题,从传承内容及方法两方面展开授课内容。提出应以体现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的优势病例为切入点,重点关注难治病诊疗思路的传承,应以长时医案为抓手,总结整理第一手病历资料,为多角度传承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支撑。在传承方法方面,提出多轮驱动助力传承创新,在充分做好原始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多学科交叉,通过疗效分析、处方挖掘、疗程探索、获益人群挖掘及机制探索等手段,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多学科融合创新推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吴以岭:中医理论创新转化产生重大原创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吴以岭以《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为题,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创新指导临床疗效提高和新药研发的实践成果。脉络学说是传承创新中医血脉理论而构建的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以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揭示了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EC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脉络学说指导研制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解决了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梗无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窦缓伴早搏及慢性心衰临床难题。研究创立的“五位一体”中药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岐黄学者朱立国:引领及推动骨伤科行业高质量发展

岐黄学者朱立国以《骨伤科优势专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提出骨伤科是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最能体现中西医并重的专科之一。首先从骨伤科历史沿革及特色优势进行了全面论述;其次,面对骨伤专科优势疗法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自身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思考与实践,从旋提手法新技术、智能传承新模式、综合治疗新方法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彰显专科特色,引领及推动骨伤科行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专科建设为例,从专科概况、最新成果、专科辐射能力等全方位展示品牌建设影响力。

岐黄学者方祝元: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

岐黄学者方祝元以《一图读懂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为题,围绕“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江苏省中医院为例,从医院的人才、服务、气质、规划四个方面展开。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应增加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释放人才能量;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宗旨,强调中医药为本、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效率为先、效益为先、效能为先,把文化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不竭动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科技创新是公立医院建设的重要内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以《临床转化创新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为题,指出医学科技创新是公立医院建设的重要内涵。为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提出以下六大方略:(1)凝练方向:瞄准改善临床诊疗效果的前沿技术及科技创新;(2)组建团队:构建优质的临床与科研人才团队;(3)搭建平台:建立前沿临床与科研创新平台;(4)争取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及横向课题;(5)建立机制:制定导向高质量医疗临床科研和成果转化的考核激励机制(6)产出成果:孵化高水平科研成果。

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研究员: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具有指引力

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研究员以《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为题,提出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具有指引力、凝聚力和提升力。他以广东省中医院数十年文化建设为案例,从构建医院文化体系,到传播理念、价值观落地,使员工对医院的文化理念从知晓到接受,并且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医院也从文化建设进入了文化管理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干部文化决定医院文化,要管理好医院,领导首先要管理好自己,领导要服务好群众,要在管理行为中始终遵循医院文化理念的原则。